欢迎进入烟台城市美术馆官方网站
首页 > 展览信息 > 展览信息

展览信息高雅艺术,馆藏经典!

云庐·文化‖问道心源——张继刚诗书画展

发布时间:2020-11-07 09:03:00

唐代张璪之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师造化”之理论,亦重新诠释了人与自然山川的距离和体悟。对自然的师法是艺术创作的来源和基础,而艺术家内在心源的流露才成为艺术之美的点睛,这种“内观”是艺术家内心情思和修养的展现,既是一种创作态度,也是画作诗篇由不尽变化的外象而入永恒意象的境界追求。

张继刚教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鉴古今、承遗法的过程中,养得文心而问道心源,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赞誉,更兼得其于诗、书、画方面造诣颇深,其笔墨含蓄朴茂,气韵平淡含和,书画兼得,诗情盎然,华滋内美,其哲思神韵已入化境,更以个人之心性、人文修养与艺术创作融合,其艺术作品呈现出诗书画的雅韵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厚重和高贵品格。

本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承办,上海盛趣集团、云庐艺社协办,展览共展出张继刚教授诗书画作品五十余幅。张继刚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庐艺社社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此次展览展示出张教授山水、人物、花鸟、书法题材的精品之作,亦是张教授数十年浸淫文史研究的呈现,是其鉴定家、书画家、诗人、学者多重身份的流露,是他对中国文脉艺道的传承与感悟,传达出他的生命气息和深沉思考,问道求索,了了心源。

展览于2020年11月7日开幕,展至14日。


前言

唐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伟大的绘画理论,开启了中国绘画由“外象”际化为“内相”的人文笔墨观,从而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人与自然万物及人心相融的“天人合一”境界。境界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灵魂,笔墨是表现物象的手段,没有“外象”“内相”二者之间的转换,就不可能产生中国绘画独有的特旨,没有内在的转化就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这不符合中国人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方式,中国人正是在这种转换中构建了特有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妙关系。

“问道心源”就是感受“自然”与“心相”内化的过程,自然之象举目可观,一切皆在瞬间所得或尽消逝,然而真正的获得必内化而后存于心中,以造化之规律与人文思考相互作用而结晶,最终幻梦化蝶成为生命中不可消失的永恒,永恒亦是心中不涸之源泉,泉之源头亦为心性,心性孕育人生所思践行之初始,问道求索,雅俗所求,亦无不从此处发之。故“问道心源”亦是寻求生命之本源,从而返视内照,寻病自救,化自然之象转化心相,铸成笔墨之痕,写万象之妙耳。

庚子秋月张继刚

张继刚


1966年生,字慎之、号知行,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师从杨仁恺先生三十年。集目鉴、比较、分析、考订、心性学等综合学科,建立“书画鉴定与心性学”学理。古书画鉴定家,书画家、学者,当代文人画家之代表,倡导“文人画之士人精神”。涉猎文、史、哲、诗、词等,创建“云庐艺社”学术机构。专著先后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沐芦草堂丛稿》、西泠出版社出版《西泠问话》、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砚池滴音》、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词画研究》及画集等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作品被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海南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并应邀个展。

2016年起成功的组织了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创造性的将书画鉴定、修复、保护三个领域融为一体,开启了国际学术界之先河,推动了国际学术界于2017年成立了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献书画保护与鉴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古书画鉴定修复与保护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云庐艺社社长,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展览现场

















友情链接: 胶东文化广场

关于美术馆|展览信息|学术交流|公共教育|艺术家作品展示|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烟台城市美术馆 地址:烟台胶东文化广场城市美术馆 网站建设蜂图网络 备案号:鲁ICP备13001518号-3